圖為我國首個大型光伏并網發電示范項目—中廣核太陽能敦煌10MW光伏并網發電特許權示范項目。
“未來一段時期,‘十二五’、‘十三五’乃至‘十四五’,中國綠色低碳市場的發展前景都將十分廣闊,將為企業發展帶來很大機遇。”在前不久落下帷幕的2013《財富》全球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如此表示。
據了解,此次為期三天的《財富》全球論壇為主辦方成都帶來了世界500強企業和知名跨國公司的簽約投資項目共計74個,投資總額達到1120.15億元,盡管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仍是最受投資者青睞的領域,但節能環保產業的全面提速也不得不讓人為之一振,引起了包括全球跨國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世界知名的政府官員和經濟學者等在內的政經界領袖的強烈關注。
論壇進行期間,論壇主辦方與杜邦公司聯合發布《以可持續的能源推進中國的發展》白皮書,重點考察了中國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和中國在這一領域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國內前景廣闊的綠色低碳市場究竟能給中國企業帶來怎樣的發展機遇?哪些行業將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節能環保又能給企業帶來什么?杜邦也希望與中國企業分享他們的心得。
光伏平價上網何時實現?
當務之急需突破國內市場應用不足、成本性能等發展瓶頸
據白皮書中相關統計結果顯示,僅2011年,我國對清潔能源的投資就高達520億美元,居世界首位。其中,光伏產業被認為是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自2005年以來,中國一直都是太陽能電池板制造的全球領導者。而目前,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年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2011年,中國出臺了針對光伏并網電價的補貼政策,極大地刺激了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的增長。
據有關報道,今年我國的光伏發電裝機總量將比2012年翻一番,達到10千兆瓦。
杜邦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創新官唐樂年表示,中國光伏產業已具有相當國際競爭力,但全球光伏市場的持續低迷,特別是國內市場的應用不足一直是困擾中國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瓶頸。他認為,光伏產業唯有通過提高效能、延長使用壽命,并降低總體安裝成本的方式,才能更高效地為社會提供便宜的電能。
杜邦電子與通訊事業部大中國區總裁鄭憲志也表示,全球光伏產業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在于,用于制造光伏組件的基礎材料和設備必須保持國際標準的同時,光伏產品的市場價格卻在不斷下滑。據他介紹,杜邦在中國能夠幫助本地廠商使用更少的材料,生產出使用壽命更長的光伏電池板。比如為中國光伏電池板制造商英利綠色能源公司提供solamet導電銀漿,以及用于光伏組件背板保護層的Tedlar聚氟乙烯薄膜。
“2008年以來,杜邦生產的導電銀漿的轉換效能每年都提高0.4~0.5%,這使得每千瓦時的發電成本隨之大幅降低。”據鄭憲志透露,這種通過有效降低每瓦電力發電成本的方法,有望盡快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從而提高太陽能發電相較于化石燃料及其他發電方式的競爭力。
唐樂年在談到生產電板的材料多晶硅時伴生四氯化硅廢液等有可能嚴重污染環境時,他表示:“杜邦本身不生產多晶硅,關于對合作伙伴的選擇問題,杜邦有對供應商的環保標準,并通過定期檢查環保記錄、組織開展員工安全審計等,與政府的環境監管記錄相結合、對照,來監督、保證上下游企業的清潔生產。”
科學新發現是創新驅動力
公司重視環保、提升企業聲譽,不僅僅是滿足股東需求,也在更高層次上滿足了所有利益相關者和消費者的需求
作為一家全球500強企業,美國杜邦公司在安全管理、能效管理和環境管理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其倡導的企業發展理念,對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有積極意義。杜邦公司執行副總裁馬維諾就企業如何減少生產能耗、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杜邦公司曾是美國污染最嚴重的企業之一。在外部壓力和企業內部驅動的共同作用下,企業不斷變革轉型,不斷探尋可持續發展的活力。”馬維諾表示,在過去的30多年中,很多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的態度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許多公司都經歷了一場真正的變革,從過去被動地改變轉向積極致力于減少環境污染。可持續發展的宏觀趨勢,不僅改變了世界生產和使用能源及其他自然資源的方式,也正在改變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
馬維諾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在上世紀30年代,制冷劑品牌氟利昂備受推崇,而氟利昂就是杜邦的產品。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有科學家發現臭氧層越來越薄有可能是氟利昂這些制冷物質造成的。而當時,在全球用這種制冷劑的設備總價值高達1350億美元,而杜邦占據了25%的市場份額。
面對經濟利益與環境利益的抉擇,杜邦選擇積極配合美國一些環保組織及學界開展調查和研究。同時著手開發替代品。1988年,美國相關研究證實了氯氟烴是影響大氣臭氧層的主要物質。在這一結果發布的72小時后,杜邦就宣布將停止生產和使用氟利昂產品,并于次年推出替代品——輕氯氟烴。到了1992年,杜邦提前停止生產和使用氟利昂產品。
他說:“一個企業不能回避科學發現,裝看不見是不可能的,而正視它則成為創新研發的推動力。在當時,可能會有一些利益受損,但這是短期的。從長遠來看,能夠贏得公眾的信任,并促使了新品的研發與推出,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最近杜邦公司對全球各地的客戶展開調查,了解客戶對可持續產品價值和市場驅動力的態度。其中,超過89%的受訪客戶表示,日益嚴苛的客戶需求將催生出更多環境特性更強的產品,而產品的環境效益無疑是有價值的,這種價值在將來也會不斷增加。
如何推動企業不斷向可持續發展的高級階段邁進?馬維諾認為,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融入經營目標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可持續性經營管理系統等三方面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為,業務增長與公司商譽存在正相關,公司重視環保、提升企業聲譽,不僅僅是滿足股東需求,也在更高層次上滿足了所有利益相關者和消費者的需求。“如果許多公司像對待財務和生產承諾那樣對待環保承諾的話,必將發現環境管理所帶來的規模效益。”馬維諾說。
責任編輯: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