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以及成本無疑是工業投資需要著重考慮的兩個問題。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賦予工業增長新的動能,也吸引了投資的進入。近年來,能源結構的調整,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使得太陽能、風電等行業面臨新的成長空間,也由此帶動了光伏、風機、節能電機等新能源裝備產業鏈的發展。2021年,數十家光伏制造企業投資超上千億元開發建設新產線,覆蓋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等光伏產業鏈各主要環節。同年的光伏新增裝機規模,也由此創下歷史新高,光伏制造端的產值則突破7500億元。
2021年,另一個超預期發展的行業是新能源汽車。2021年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近300萬輛,同比增長169%,增量達188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零售滲透率為14.8%,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這其中不能不提到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品牌排名交易市場的特斯拉,到2021年其上海超級工廠的交付量已經達到48萬多輛。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一路猛增,正是得益于他們4年前在中國上海的投資建廠。不論是光伏還是新能源汽車,它們的產業爆發都符合“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特點,這些強烈地吸引著投資的加入。
除了宏觀層面上的產業考量,落實到微觀層面,對客戶需求的把握也影響著資金的流向。對于那些屢戰不怠的百年企業來說,他們之所以歷經風雨不倒,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對客戶需求的準確把握。對于企業是否要擴張,他們不僅預測行業趨勢和市場走向,還會細致地研究客戶的需求和偏好,有針對性地研發新品,以對客戶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并獲得市場增量。
成本考量
成本是投資考量的另一大因素。2021年以來,原油、鐵礦石、銅、鋁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極大地擠壓了制造業的利潤空間,使得制造業的投資更為審慎。
以鐵礦石為例,2021年全國進口鐵礦石11.2億噸,均價達到164美元/噸,同比上漲55.3%。今年以來,面對鐵礦石價格的異動,國家發展改革委一個月內7度發聲,強力調控鐵礦石市場,但截至目前鐵礦石熱還沒有完全降溫。為了緩解鐵礦石漲價的壓力,鋼材加工企業并沒有坐視不動,他們也參與到鐵礦石的進口業務中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國內各大鋼廠都設有采購部門開展進口鐵礦石業務。不過和一般的貿易商不同,這些采購部門的主要任務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低鐵礦石的進口價格,而不是炒作鐵礦石獲利。
面對原材料漲價,制造企業另外一個較為普遍的做法是參與大宗商品的期貨貿易。2021年的銅價漲幅一度創下歷史新高,全年現貨均價68490元/噸,同比上漲40.5%。線纜中銅的成本幾乎占到總成本的70%,因此對于銅價的細微價格變化,線纜制造企業的反應都很激烈。2021年銅價的“過山車”行情,更令線纜企業叫苦不迭。因此,一些有實力的線纜企業往往直接參與國際及國內銅期貨交易,以對沖銅價劇烈波動對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